本校附設幼兒園設立於民國74年,開辦迄今屆滿30年,招收豐濱鄉內3至5足歲學齡前兒童,學區主要以豐濱村為主,亦有部分港口及新社村學童慕名前來本校就讀,目前學童總數共30位,全園共有教師一名及教保員兩名、族語教保員一名,共計四位老師。
本校地理位置位於花蓮縣有美麗『山海走廊』之稱的豐濱鄉豐濱村,所在地點於花東海岸公路台11線50公里處,距離花蓮市中心區約1小時多車程,素稱貓公部落,村內交通無鐵路經過,全賴自行開車及客運之公路運輸。村內居民大都為阿美族,平時以務農及打零工維生,本地因謀生不易,青壯年人口大多離鄉工作,或在外謀生而將幼兒送回村裡由老人照顧,造成不少隔代與假性單親家庭。
二、地理環境
本校地理位置位於花蓮縣有美麗『山海走廊』之稱的豐濱鄉豐濱村,所在地點於花東海岸公路台11線50公里處,距離花蓮市中心區約1小時多車程,素稱貓公部落,村內交通無鐵路經過,全賴自行開車及客運之公路運輸。村內居民大都為阿美族,平時以務農及打零工維生,本地因謀生不易,青壯年人口大多離鄉工作,或在外謀生而將幼兒送回村裡由老人照顧,造成不少隔代與假性單親家庭。
豐濱鄉(阿美語:Fakon;噶瑪蘭語:Bakung;撒奇萊雅語:Bakung)位於台灣花蓮縣東部海岸南段,北鄰壽豐鄉,東濱太平洋,西鄰鳳林鎮、光復鄉、瑞穗鄉、玉里鎮,南接台東縣長濱鄉。台灣日治時期稱為「新社庄」,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與臺中縣新社鄉同名而改稱豐濱鄉。
本鄉行政區域共劃分為五個村:磯崎村(當地撒奇萊雅族人稱Karoro'an 加路蘭)、新社村(噶瑪蘭語稱PateRungan)、豐濱村(阿美族人稱Fakon)、港口村(阿美族人稱Cepo'或是La'no)、靜浦村(阿美族人稱Cawi')。而豐濱鄉鄉公所位於豐濱村,豐濱村舊稱貓公(Fakon)。全鄉地處東部海岸中部偏北,依山傍海,風景秀麗。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阿美族為主。傳統上以農業、漁業為主要經濟活動,近年來則大力發展觀光業。本鄉為阿美族最正統的傳統文化部落,於民國103年分別登錄了花蓮縣文化資產,其中以貓公(Fakon)部落及港口(Makota'ay)部落為正統二大宗。
三、部落文化
生命
阿美族人相信生命是由女神Dongi所賜,因此在求子或者生產時都會求助Dongi。婦女在懷孕期間,自己和家人都必須遵守禁忌。小孩出生後,家族的男性便會出外捕魚,藉此宣告脫離禁忌。
成年禮
成年禮指的是男子加入年齡階級的儀式,代表男孩子已成年,能協助部落的事物,一般於七、八月豐年祭前舉行。而每一個部落都走各具特色的儀式,八里灣部落邱福順代表表示,男孩在成年禮時必須爬上奇萊雅山Cilangasan,作為成年的證明。
有新的階層上來就會舉辦成年禮,要準備進入階層時叫做pakalongay,由青年之父執行籌劃成年禮,前一個禮拜是共同談話、教育的時間,之後會叫年輕人獨自走向一個地方,訓練他的膽量,其實也不會很遠,形式上大約一公里的路程。另一邊會有青年之父在那裡等他,到了會給他一根木材,表示他有到達目的地,折返的時候再將那一塊木材放入火堆裡,才完成成年禮。
婚禮
由於母系社會的關係,傳統阿美族人的婚姻為父母爭命、媒妁之言,當女方家長覺得男子不錯,便會要女兒先去男方家幫忙家務,如果男方父母不喜歡,就會把她趕走,也會有許多女孩子同時到男方家中做事的情形。通常在豐年祭的
『牽手情』的節目後,女子會先去喜歡的男生家裡做事,包括磨米、舂米等家務,一個月後,男方便入贅到女孩子家裡。不過現今社會已是自由戀愛,不侷限於透過牽手情來認識未來嫁娶的對象。
花蓮縣豐濱鄉內的阿美族群,在地域分佈上屬於海岸阿美,鄉內主要有十個部落,由北至南分別為東興部落Malalo’ong、豐富部落Tingalaw、豐濱(貓公)部落Fakong、八里灣部落Haciliwan、石梯坪部落Tidaan、港口部落Makota’ay、大港口部落La’e’no、靜安部落Ticilan、靜浦部落Cawi’、三富橋部落Tafugan。 阿美族群為典型的母系社會。傳統的阿美族群認為「家族」是社會基礎單位,也就是同居著於一間屋子的人。每個家族都由一位最年長的女性出任「家長」,屬於女性為中心的親屬制度,舉凡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女主人做決定。男性在部落中的地位較女性為低,家中財產也由女性繼承,這部分從日常生活上的細節中處處可見。打獵是阿美族重要的傳統技能,也是訓練青年的途徑。其狩獵法可區分為集體狩獵與個人狩獵兩種,狩獵的方式多樣:火獵miiloh是利用火燒動物棲地的方式,圍出範圍並守株待兔,捕獵倉皇逃出之獵物;圍獵milaop是人與獵狗在獵場將獵物趕出,然後捕捉。其他還有伏擊mitafa、misefengay、追蹤獵midipdip、陷阱獵ta’eref、tarakar、pofafay等等。至日本時代管制槍械彈藥,連帶影響狩獵活動式微。現今打獵主要配合儀式進行,於豐年祭前一個月左右提出打獵申請,方能進行狩獵。
四、豐濱(貓公Fakong)由來及豐年祭
數百年前,阿美族祖先尋找耕居地來到貓公溪,望見溪谷台地滿山滿谷青翠盎然的文殊蘭(允水焦Fakong),夏秋齊開白花,花香宜人,水源充足,遂定居至今。
阿美族標示地名常以植物名稱、事件、人名或事物來命名。因此將這裡叫(砝貢)Fakong,日治時期以音譯稱貓公社,後來改名為豐濱村。貓公部落在台灣地圖上東側海岸中心點,北距花蓮市50公里,西距花蓮縱谷的光復19公里,東臨太平洋,西依海岸山脈,兩條河匯合部落區域後向東入海。
Fakong部落豐年祭
歷史悠久
Fakong部落豐年祭從建立部落開始直到現在從未間斷過,是我們引以為傲傳統。
祭儀日期、時間不變
每年都在八月五日起,到八月十日止,共計六天六夜。
部落組織健全
年齡階級沿襲自建社起到現在嚴格將男子編入組織成員一生不變。
祭儀儀式不變
(一)每年八月五日起,至八月十日止,依古禮進行祭儀。
八月五日報訊息、部落會議、祭祖迎靈。
八月五日上午和晚間召開部落會議。
八月五日晚間2330時舉行祭祖迎靈。
祭祖與迎靈
男人集聚祖靈牌前。
1、頭目、副頭目、青年之父獻酒祭祀。
2、青年之父宣讀告祖靈祭文。
3、吳頭目以古調唱祭文。
4、由主祭團領唱祭祖歌,與會者合唱共4首歌。
5、由主祭團領唱迎靈祭歌,人員起立圍成圓圈隨音律舞蹈,領唱團依序從年齡高的年齡階級開始,傳遞下一階接替傳唱,直到lofang最後一階結束。
八月六日下午3時30時獻酒祭pakayat
1、婦女帶領自家未婚少女至會場對家族的舅舅、叔叔、伯伯及兄弟獻上今年新釀好酒,感激長輩辛勞付出,代表著無限感恩與謝意。
2、長輩先行沾酒祭祀祖靈與上蒼恩澤,並祈求明年同受庇佑;高舉酒杯誇大炫耀自己受到肯定和尊崇。
3、外人禁止入場。若今年是豐收年,族人會多釀些酒讓會場外的親朋好友及來賓一起品嚐享用。
八月七日下午3時30分舉行牽手情pakayat
家中有適婚女兒的,母親考察部落適婚青年工作勤奮認真者,告知青年之父年齡階級。或經過調查、打聽、瞭解部落裡已交往未公開的未婚青年男女,會藉pakayat牽紅線實施配對,公開男女戀情和接受大家祝福,或現場自我介紹結緣共舞;有時也會捉挾性的配對,引來大家的笑聲,把豐年祭帶到另一個高潮。
八月八日宴客palafang
部落以傳統佳餚宴請來賓與長官享用,共同分享本部落今年收成的喜悅,宴後邀請所有賓客下場與族人共舞同歡。
八月九日娛靈pihahayan
八月十日送靈kahayhayan
豐年祭最後一天祭典進入尾聲,男女年齡階級為單位,以充滿熱情與活力的歌舞,展現團隊默契、力與美的表現。
最後頭目、部落長者端坐會場前方欣賞後輩的歌舞,依序向長者致敬及恭祝長輩身體健康與快樂;感謝祖靈的恩澤;祈求明年祖靈庇佑、趨吉避禍、遠離災難、風調雨順、五穀豐收、闔家平安、事事順利。
在送靈祭歌海浪般舞蹈達到高潮,恭送祖靈回天界,豐年祭劃下完美的句點。
祭儀中的祭歌豐富完整
(一)民100年由台灣藝術大學蔡宜紋小姐田調統計36首。(祭祖迎靈5、送靈2、娛靈29)
(二)以年齡階級為單位,擔任領唱,2至5首祭歌。
(三)在八月五日晚上祭祖迎靈起,由老人組起頭領唱,依序由下一各年齡階級接著領唱方式。
(四)在祭典期間若有不符合傳統唱法,長者適時糾正示範。
舞蹈動作豐富
(一)舞蹈依祭歌音律不同有不同的步法。
(二)舞蹈行進方向多元(往前、往後、向右、向左)。
(三)姿態依音律與男女領唱,有時緩、時急、有柔、有剛、有女人嬌柔、扭腰擺臀;有男人如海浪般的澎拜剛猛力與美呈現。
祭儀過程嚴謹:虔敬面對祖靈牌
祭儀過程嚴謹:行程經部落會議決議後,由青年之父管制執行,年齡階級級長管理隊員行動。展現指揮一元化,服從領導、紀律嚴整、團隊合作的行動力。以及尊敬長上、長幼有序的生活倫理。
祭儀嚴守禁忌
(一)自八月五日起,到八月六日晚上止。(祭祖迎靈,表揚青年、獻酒祭)禁止女人、小孩、以及非部落族人進入聚會所周邊道路內。
(二)八月六日下午獻酒祭儀時,進場家族順序禁止逾越kakitaan。
(三)祭典期間沒經邀請共舞,禁止入場。
祭儀與心靈結合
(一)祭祖是祭典中首要,是重點(慎終追源)。
(二)部落男子要做自家的代表,人人是祭司。
(三)祖靈與我們共享豐年,歡樂歌舞。
(四)盡情歌舞丟棄憂慮煩悶,用舞蹈抖掉病痛。
(五)手牽手,心連心,凝聚向心,拋開怨恨,寬恕接納,共享分食,部落是個大家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