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發展

學校歷史

 、學校沿革

(1) 民國二十八年(一九三九年)番童教育所(乙種)

(2) 民國四十七年(一九五八年)八月獨立設校,校名改為互助國民學校。

(3) 民國五十七年(一九六八年)改稱南投縣仁愛鄉互助國民小學。

 

 、重要紀事

(1) 民國二十八年(一九三九年)番童教育所(乙種)

(2) 民國四十七年(一九五八年)八月獨立設校,校名改為互助國民學校。

(3) 民國五十七年(一九六八年)改稱南投縣仁愛鄉互助國民小學。

(4) 互助國小幼稚園創立於200081

 

部落歷史發展

歷史發展:

一、清流部落(Alang-Gluban)

仁愛鄉清流部落係屬泰雅族亞族賽德克(Se-edig)族群,原世居霧社地區,19301027日,因不堪日本奴役暴政統治,爆發霧社原住民抗日事件,震驚國際。事件遭屠殺後於19316日餘生後裔遭日本政府強制迫遷現居地,日治時代設「川中島社」,國民政府後改稱清流部落,族人自稱Alang-Gluban(谷路邦部落),亦是國內外學者研究霧社事件餘生後裔重要的場域,每多次日籍、東亞等國外團體單位前來參訪。

 

二、中原部落(Alang-Nakahara) 

 民國25年,日人興建萬大水壩,以引溪水至日月潭,萬大以北濁水溪沿溪一帶農地盡成澤國。因農地減少,日警遂藉此理由將巴蘭、塔卡南、卡奇克三社安至於他處,最後擇眉原聚落稍溪台地上建社,因位於清流與眉原之間而被稱為「中原」 (Nakahara),清流族人因此地經常發生土石流,土地貧瘠,又稱「meapung」;台灣光復初改名「互助」。此地原本亦為眉原群社地,日人統治後劃歸平地,為牛眠山林家開墾區,漢語稱為「六隊」,為將3社族人遷居於此,亦強迫此處漢人遷居。

 

三、眉原部落(Alang- mb’ala ) 

 

     仁愛鄉眉原部落有著相當獨特的河谷沖積地形,東瀕中原、眉原部落及中興大學蕙蓀林場,西接國姓鄉北港村梅林社區,東南臨北港溪,西以有眉原溪環繞,北方倚眉原山為屏,是一風景秀麗之原住民部落,此地原為泰雅族眉原群的傳統領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