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學特色

教學特色

112學年上學期主題課程《「原」來食這樣》—體驗原民的飲食及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民族植物

1、內容--探索茂林土地上與族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,從日常飲食常見的「小米、芋頭、地瓜」,認識它們是如何變成慶典中的「cinavo、年糕、傳統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香腸、烤芋頭乾」等美食,以及山林中的蕨類、山柚嫩葉、假酸漿、紫背草及台灣藜與部落生活連結。茂
林土地上的植物除了餵養族人,也承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載著傳說故事的文化內涵,幼生從照顧植物、聆聽耆老們說故事、與耆老們一起製作部落美食中,體驗土地與自己的連結並學習耆老們友善土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地的態度。

2、幼生族語能力:能用魯凱茂林語說簡單生活用語。 

3、實施時間:每週5天上午10:30至11:30

4、主題課程中族語實施:主教老師先用華語實施主題課程,在分組活動時幼兒分成兩組,一組為主題課程延伸;另一組為族語融入主題活動。

5、學習區活動:族語教保員每次在一個學習區駐點,用族語與幼生互動。

 

112學年下學期主題課程《原民植物運用2.0》—體驗民族植物的妙用。

1、內容--認識部落目前的特產及飲食特色,部落植物在生活中其他面向的運用,例如生活用具、建築、田獵等;學習耆老的大自然智慧,將植物的各部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位的資源再利用。

2、幼生族語能力:能使用簡單魯凱茂林語彼此溝通。

3、實施時間:每週5天上午10:30至11:30

4、主題課程中族語實施:主教老師先用華語實施主題課程,在分組活動時幼兒分成兩組,一組為主題課程延伸;另一組為族語融入主題活動。

5、學習區活動:族語教保員每次在一個學習區駐點,用族語與幼生互動。

 

沉浸式族語實施時段及方式—

1、實施時段

   (1)例行性活動(含轉銜時段、點心及午餐)--生活族語為主。

   (2)主題課程及分組活動--以課程為主體,帶入語課程相關的族語及語句。

   (3)學習區活動--由族語教保員自行決定進駐哪一個學習區。

   (4)綜合活動--下午時段主要為複習今日使用到的族語。

2、實施方式

   (1)族語歌謠

   (2)團體活動:圖卡對應族語

   (3)團體遊戲、扮演活動

   (4)自行研發教具

   (5)生活互動

強化族語沉浸時數方式

1、點心及午餐時段的生活族語-由族語教保員主導,以全族語方式引領幼生如廁、洗手、準備餐具及餐前禱告;協同教保人員在
      旁以動作引導。

2、中午睡前的全族語故事時段-聆聽完整的族語說故事,增加幼生聆聽族語的機會。

3、轉銜時段的生活族語--由族語教保員主導,以全族語方式引領幼生如廁、洗手、喝水及坐好等待;協同教保人員在旁以動作
      引導。

4、分組活動—進行主題課程延伸的族語活動。

5、今日族語複習—增加幼生族語詞彙能力。

6、透過跟唱族語歌謠,豐富學族語的樂趣。

 

營造教室及學校民族文化空間

1、扮演區更置為文化體驗區,採用真實魯凱族生活物品,增加情境佈置,提供幼生實際的部落生活氛圍中,營造說族語的情境。

2、主題課程中所進行的內容,以真實的物品陳放在文化體驗區供幼生直接接觸,讓部落文化進入幼兒生活面。

3、園內點心納入部落食材,與主題課程相呼應。 

4、依照主題課程需求,每學期安排學校文物館參訪活動1至2次。

5、上下學時段播放族語歌謠,營造教室氛圍。

6、參與部落的祭典及紫斑蝶季,增加生活經驗。

 

其他推動沉浸式族語教學創意規劃

1、邀請地方耆老或家長分享自己的部落經驗,或成長趣事,讓幼兒了解茂林部落的過去與現在。

2、規劃老幼共學內容,提升部落耆幼之間情感。

3、辦理親子露營,增進園內家長之間的熟識度,家長從活動中感受到族語傳承的重要性,相互支持學族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