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武塔國小歷史
武塔國小的前身為台北州蘇澳郡武塔蕃童教育所(成立於大正十年),光復後改為武塔國民學校。1954年合併於南澳國民學校,1956年奉令設為南澳國民學校武塔分班,1959年改設南澳國民學校武塔分校。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第二年,於1969年8月1日奉准獨立為宜蘭縣南澳鄉武塔國民小學。
由於學校地處偏鄉,人口急速外流,學齡孩童日漸減少。為了學校的永續發展,延續珍貴的泰雅族生活文化及智慧,學校與社區都有強烈的共識,希望透過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計畫,為本校爭得永續發展的活路。106年1月,設籍於武塔村本校學區年滿二十歲居民共430人,本校取得253人支持武塔國小『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計畫』同意書。
本校發展以泰雅族文化為主之民族實驗教育,強化教師教學與課程設計等能力,以提昇學生基本能力以及研究探討、解決問題的優勢學習能力。促進原住民族教育之主體發展,培育具有強烈族群認同的新世代原住民。107學年經審議通過也正式成為民族教育實驗學校,成為宜蘭縣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小學。
二、武塔附幼歷史
台灣幼教體制從鄉鎮市托兒所逐漸轉換成國小附幼,為穩定銜接到國小的學生源以及希望能使國小教育體系更完整,服務更多學童,武塔國小自民國98年開始向縣府提出設置附幼,10年未果,後來協商場地以及相關經費後,決定將原本武塔國小的音樂教室改建成教室主體,從109年1月開始施工,建置教室空間,在教室旁邊興建幼兒廁所及幼兒物品收納空間,以幼兒的發展需求作教室環境的設計與規劃,並建置兒童遊戲場。109年正式設立,開始招收大中小混齡學生,109年9月舉行揭牌典禮並正式運作。
本園教職員編制為一位教師、一位教保員、一位廚工,設園初期師資尚未完全確定,老師及教保員皆為代理人員,至110學年始有正式教師入園服務,111學年開始有正式教保員入園服務,112學年之教職員已穩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