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發展

本校是一所原住民學校,居民魯凱灣族,濃厚的魯凱文化色彩,營造學校的特色。學校是社區精神文化的堡壘,社區家長對學校教師敬重與信任,尊重教師神聖的志業與專業。歷年來,本校提昇教育品質的同時,對原住民文化認同、保存自身的文化不餘遺力,環境與教學融入了原住民文化元素,使學生認同自己的文化,展現自信。

106學年度遴聘霧臺國小校長,如願到偏遠的原住民學校掌理校務,個人抱持著戰戰兢兢的心情,肩負教育承先啟後,薪火相傳的重責大任。唯偏遠地區學校受到文化不利及地理環境等因素,造成城鄉教育落差,為了弭平城鄉教育的落差,政府挹注經費,改善軟硬體設備;學校方面,校長明確的領導與辦學方向,極具關鍵,必須把握優勢突破劣勢,整合學校內外部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資源,發揮行政管理的績效;引領全體同仁透過專業發展,針對學生需求、社區的期望、學校軟硬體設備,提出興革意見,找出並解決原住民學生學習的困境,發揮教師教學效能,提升教學品質;辦理家長親職教育,參與投入學校教育,共同扭轉學生文化不利的因素,形塑優質的學校文化。

教育是百年大計,「創新求變」、「追求進步」、「提升原住民教育」是我辦學的方向,秉持著「追求卓越的教育,塑造優質的學校文化,革新教學與課程領導,落實教育績效」的辦學理念,一方面承襲歷年來教育先進所締造的學校文化,發揚光大;一方面繼續提升優質的校園環境,扎根學校的基礎教育。期盼社區、行政、教師一起努力經營,形成教育夥伴關係,讓老師們更專業、更熱忱的教學;學生健康快樂成長,特規劃校務發展四年計畫,作為推動校務的藍本,期許學校經過未來四年的經營發展,能精準的調整方向,共謀學生安定快樂學習,型塑優質文化,展現「全人、傳承、勤奮、創新」的學校願景。

貳、歷 年 大 事 記:
 
民國十六年四月一日 創立「霧台教育所」,招生兒童二十四名,由當時日籍警察兼任教師,實施四年制初等小學教育。(日據時期)
民國三十二年四月一日 實施六年制教育,當初稱為初等科,集中霧台警察駐所管轄區招生佳暮、大武、去怒、阿禮、好茶、馬兒、 達來等村教育所畢業兒童,因此增班,又增進教室二間,於三十四年三月三十一日竣工。
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 二次大戰結束,台灣光復,本校教育一時停頓,十月三十日校舍全部遭颱風吹毀,時值政府忙於接收,乏人主持校務。
民國三十五年元月 鄉公所成立,校務交由鄉公所文化股辦理、職員三名負責教學,學生約一百名。
民國三十五年九月 成立「高雄縣霧台鄉霧台中心國民學校」,班級增至四班,正式由林松英校長接掌校務。
民國四十年九月 改制為「霧台示範國民學校」,並將大武、佳暮兩個國校納入本校編制內,大武為分校,佳暮為分班。
民國四十七年九月 奉准成立伊拉分班,並興建教室乙間。
民國五十七年八月 因國教延長為九年,同時改制為「屏東縣霧台國民小學」。
民國六十三年九月 佳暮分班奉准改為分校。
民國六十七年 月 霧台國小校舍重建工程完工啟用。
民國七十五年三月 霧台國小奉准設立附設自立幼稚園。
民國八十年八月一日 阿禮國小改為分班,納入霧台國小。
民國八十年九月一日 霧台國小阿禮分班因無學童奉令停班。
除大武分班外,其餘學童均到霧台本校就讀(好茶村學童則到瑪家鄉就讀)。
 民國91年7月  霧台國小附設幼兒園第一屆畢業生畢業。
 民國98年4月20日  霧台本校拆除老舊教室整建工程落成啟用典禮,本校教學大樓改為三層樓建築並附有電梯無障礙裝置。
 民國99年8月  莫拉克風災重創霧台鄉境內大武、佳暮、谷川(伊拉)、吉露、阿禮等各部落,並於北葉國小成立「北葉臨時校區」,穩定受災學生受教權益。 大武分班因鄉內道路嚴重毀損,學生合併至霧台本校或北葉臨時校區就讀。
 民國99年9月1日  裁撤北葉臨時校區,輔導受災戶學生轉回霧台本校或鄰近學校就讀。
 民國1008  核定霧台國小新建霧台分校校舍於長治百合園區。
 民國101年06月  屏東縣府函文同意霧台分校於102學年度開始招生。
民國10208  位於長治百合園區的霧台分校正式成立,由曹啟鴻縣長正式定名為「勵古百合分校」,借用瑪家國中教室上課。